close

  他們從未謀面,卻在不同的時間做著同一件事情,即推動設立國家公祭日;
  他們有著多種身份,但註定有一種身份將被歷史記住,即國家公祭日的倡導呼籲者。
  提到國家公祭日,有兩個人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一位是首提“國家公祭日”的趙龍,另一位則是自稱“接棒者”的鄒建平。
  2012年,鄒建平再提“國家公祭日”的建議。今年2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鄒建平以提案人的身份,受邀參會。正是在這次會上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從最早提出到最終入法,已經9年。9年來,現代快報一直在關註、報道。在國家公祭日臨近之際,快報記者再次採訪了趙龍和鄒建平。當談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記住這段歷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讓大家都知道戰爭的罪惡,開創美好未來。”
  現代快報記者 鹿偉
  2005-2014
  首倡者趙龍的堅持與期待
  “從最初提案沒被採納,到立法確定國家公祭日,再到即將舉行的首個國家公祭日,用9年的時間來等待,真的不算漫長,值得!”最近這段時間,趙龍是媒體追訪的對象,每當提及這9年的期待和守候時,他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2005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龍提交了一份手寫的提案。在這份提案中,他建議把每年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每年逢此日便應在大屠殺遇難同胞遺址舉行公祭活動,並有國家領導人出席,社會各界人士、國際友人及外國政要參加,要“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來,使世界永不忘記,讓國人永世銘記”。包括趙龍在內,當時有49名政協委員共同提交了這份提案。
  這份提案的“靈感”來自一次參觀。
  2004年,趙龍帶兒子去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儘管父子倆早已熟知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但到了現場,看到當年的遺址、照片和證物時,他們還是非常震驚。“我兒子當時在國外留學,他說其實很多老外並不知道這段歷史,他想拍下來帶回去給他們看看。”
  參觀時的觸動和感慨,讓趙龍開始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接觸,同時有了設立國家公祭日想法的雛形。隨後,他開始搜集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資料。
  在趙龍看來,南京大屠殺是二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國際社會早有定論,然而,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依然不時出現,很多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卻僅僅是南京市的一種地方行為。“南京大屠殺不是南京城一地的事,它是中華民族的災難,應該通過國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難的同胞,振奮民族精神和愛國意識。”
  2005年下半年,他收到了相關部門的回覆,大意是相關的抗戰紀念活動較多,條件還不成熟,這意味著,他的建議被採納的可能性不大。
  儘管如此,趙龍還是沒放棄,從2005年到2012年,他陸續提交了6份與抗戰相關的建議,包括《關於將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上升為國家級紀念館並申報世界警示性文化遺產的提案》。同時,他堅信,遲早有一天,設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建議會被接受採納。
  這份牽掛了9年的提案,在今年2月27日終於塵埃落定。
  2012-2014
  “接棒者”再提“國家公祭日”
  9日,參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活動;13日,參加省電視臺關於國家公祭日的直播活動;14日,參加與國家公祭日有關的座談會……近期,鄒建平的行程排得滿滿地,而其中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國家公祭日。
  2012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鄒建平,提交了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三份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其他兩份則是“修建抗戰勝利紀念園”、“否定南京大屠殺入罪”。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2005年趙龍首提“國家公祭日”的提案後,時隔7年,再次將“國家公祭日”提上全國兩會的議題。
  鄒建平回憶說,從1994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江蘇省暨南京市都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參加的悼念儀式。
  “每逢這一天,我和許多市民一樣,都會聽到城市上空響起的警報聲,那一刻,大家感同身受,歷史真的不該被忘記。然而,在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面前,僅僅舉行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性悼念儀式,其規格、規模和影響畢竟有限。”鄒建平說,2012年提交這個建議更有必要。當時,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提出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錯誤言論。當年年底,中央有關部門就他的建議辦理情況作出答覆:“由江蘇省委、省政府按程序提出將每年12月13日設為國家公祭日的申請”。
  今年2月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鄒建平以提案人的身份,受邀參會。當得知自己的建議被採納,將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國家公祭日時,鄒建平坦言當時“欣慰、驚喜,但不算意外”。
  “內心欣慰,並不是因為自己曾經提交過這個建議,而是感慨這麼多年來社會各界人士共同致力於這項工作,為此倡導呼籲,終於成為了現實。更重要的是,今後每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祭奠活動,將提升到國家層面、立法層面,意義和影響力不可估量。”鄒建平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個過程好比是一段接力長跑,前面的每個人都接棒堅持跑了好久,而我拿到了最後一棒,跑向了終點,面對的是鏡頭和掌聲。在鄒建平看來,這不是他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
  2014年塵埃落定
  堅持還將繼續
  下周,趙龍將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一個活動,屆時,包括他在內的幾位人士將被授予特殊貢獻獎章。“貢獻不敢說,雖然是我最早提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但我個人的作用微不足道,背後很多人都在推動這件事,就算我不提早晚也會有別人去提,或者以別的形式來確立。”儘管已經退休,但趙龍依然關註著與這段歷史相關的消息。他的下一個期待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能早日“升級”為國家級紀念館,併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同樣是下周,鄒建平將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聘為“榮譽館員”。對此,他表示,不管有沒有“榮譽館員”這個稱號,他都會一直關註著這段歷史,盡自己所能做點什麼。  (原標題:堅持,堅守,堅定建言者們推動“國家公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aypjgnonvf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